top of page
在中西醫併行的體制下國人如何選擇適當的醫療
 

台灣  董延齡

  我國是一個中西醫併行的國家,兩種醫藥站在同一個基準點上,共同為國民的健康而努力。中西醫學,雖然秉持著相同的理念為病患服務,但是由於彼此的基礎理論不同,診斷方式有別,治療的方法也不一樣,因此主張中西醫結合者有之,主張中西醫一元化者有之,主張中西醫併行者有之,主張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三頭馬車者有之;基於以上的情形,因此國人在生病就醫時,除了一般疾病之外,遇到一些特別的疾病或一些複雜的疾病,難免會有如下的疑問;我到底看中醫好呢?還是看西醫好呢?或著看中醫的那一科,西醫的那一科好?

 

 

  根據衛生署90年12月份的統計,我國現在領證的西醫師共有442,002人,現在執業的西醫師共有30,396人,領證的中醫師共有9,283人,現在執業的中醫師共有4,048人,而台北市現有執業的中醫師650人,現有執業的西醫7,200人,所有的持業醫師,都是經過醫學院校五至七年的醫學教育,再經過檢核考試及格而取得醫師資格,其中只有少部分的中醫師是經過檢定考試後,再經過特種中醫師考試,才取得中醫師資格的,其水準大體上說,是相當一致的。

 

 

  由於現在是一個多元化的的時代,醫學的多元化,也是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尤其是西方醫學,最近10、20年來,臨床科別越分越細,一般教學醫院都分十餘科,各大醫學中心,更多分為20、30科,中醫特考也有6個選科,基於此種原因,一般民眾初到醫院看病,好像走到迷魂陣一樣,不知看哪一科好?更不要說看中醫好,還是西醫好?根據一些患者的心聲和反應,今天特別趁此機會,提出個人的一點淺見,提供大家卓參。

 

 

  中醫藥相傳已有五千年的歷史,它是先民長期和疾病搏鬥,以自己的身體、生命經過無數的試驗而獲得的經驗結晶,因此多數人稱中醫是經驗醫學;而西方醫學,是先以動物試驗,再用之於人體的實驗醫學。因此一般人稱西醫是科學醫學,其實不論哪一種醫療,都有它的長處,都有它的特點,也都有它的盲點,都有它的不足之處,只要能救人性命的,增進人體健康的,就是好的醫學。已故陳立夫先生曾說:「救人的方法越多越好,殺人的方法越少越好」,但是救人的方法太多了,往往各自標榜,都說是自己的最好。尤其是醫學與國家的強弱有關,在我們這個年齡的人還記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凡是學西醫的人,都到德國去學,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戰敗了,學西醫的人,又都跑到美國去學;德國戰敗了,德國的醫學就不好了嗎?美國戰勝了,美國醫學就突然好起來了嗎?這是一個相當令人不解的地方。再看我們的中醫,雖然歷史悠久,又有很多優點,但由於以往的國勢太弱,幾乎走上滅亡之路,如今共產黨強起來了,全世界愛好醫學的人,又有很多人跑到中國學中醫;筆者以往曾到大陸的中醫藥大學訪問過五、六次,看到很多歐美的、非洲的甚至還包括阿拉伯的留學生在那裡學中醫;尤其是台灣的留學生據說有三、四千人,幾乎各個中醫藥大學裡都有台灣的留學生,為什麼?中國強了嗎?以上的事實,足以說明醫學與國勢有很大的關係。

 

 

  再看看我們台灣的醫療市場,因為受到外來因素的衝擊,本身的根基又不深厚;在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自然療法(同類療法)、民俗療法、、、、、各自標榜的情形下,常令患者眼花撩亂,無所適從,因此遇到生病時,選擇適當的醫療,是一項相當重要的的課題。好像出門走路一樣,在很多路中,如果您選對了路線,很容易即可到達目的地,如果你選錯了路線,非但不能到達目的地,甚至越走越遠,迷失了自己。同樣的道理,一個人生病時,選對了醫師 ,選對了醫療方式,不論大病、小病,只要不是要命的病,很快就可以控制病情,得到徹底的治療,如果選不對醫師,走錯了醫療方向,可能從小病變成大病,大病即送了命。

 

  中醫藥雖有五千年歷史,但因它以往的保守性、和只憑個人的經驗,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理論,以往數十年來,難為一些高級知識份子所接受,尤其是接受了西洋教育的人,又因以往的中醫藥文獻太過艱深,一般人難以閱讀,一直停滯在少數愛好者或部分專業人士的領域內,最近20-30年來,很多中醫藥著作都用現代語言寫成,電視上、廣播上都以現代語言講解中醫藥學術、中醫藥保健常識,大大的提高了一般民眾對中醫藥的認知。尤其自尼克森訪問中國大陸後,中醫藥已漸步上了國際醫療市場。近年來,更由於西方藥物的毒副作用,造成了很多所謂(藥源性)的疾病,以及放療、化療、外科手術的浮濫,造成所謂一些(醫源性)的疾病,導致了歐美醫療先進人士,如美國的約翰.羅賓斯(J.ROBBINS)、蒙伯、許乃德、德國的傅爾都對西方醫學提出強力的批判,我國台大的李豐教授、楊思標院長以及最近國泰醫院院長陳楷模先生也對現在的醫療提出嚴厲的批判,凡此種種更使我們體認到選擇醫療的重要性。根據旅美學人吳景崇教授的調查,僅美國加州即有13所中醫藥學院,美國大學的醫學教育有70%,設有替代醫學系,歐洲的德、法、英等國都在積極的發展傳統醫學,亞洲的日、韓、新加坡等國,尤其是中國大陸,近10-20年來中醫藥的教育及研發更是突飛猛進,想見全世界未來醫藥的走向,都是以中西醫雙軌制,或中西醫結合的趨勢向前邁進,因此不論中國人,或外國人,都必須具備選擇就醫的能力和常識,才能減少病痛的折磨和金錢上、時間上的無謂浪費。

 

 

  由於疾病的種類繁多,西方醫學究竟把疾病分為多少種,筆者限於研究的領域不同我們無法知道。中醫方面,根據《臨證備要》的記載,共有417種。究竟哪些病適合中醫治療,哪些適合西醫治療,再此無法一一列舉,但我們可以歸納出幾項大的類別,提供大家卓參。

 

 

  1. 整體機能性疾病例如陰虛、陽虛、氣虛、血虛等,以上四類疾病雖然不致對生命構成威脅,但對患者的精神、肉體往往構成莫大的痛苦,況且不論哪一種虛症,一但發病,日久失治,或治療不當,用藥走錯了方向,久而久之必會由於能變(功能性疾病)而引起質變(器質性疾病)性的疾病。

  2. 局部機能性疾病例如胃寒、脾虛、腎虛、心氣虛、肝陰虛等等,此類疾病甚多,無法一一舉例。有些西方醫學有相似的病名,有些則無。這些疾病臨床甚為多見,患者往往看過很多醫院,經過很多檢查,都難發現實質病灶,因患者往往忍受很長時期的痛苦,最後才來找中醫試試。

  3. 整體機能亢進性疾病例如陰虛陽亢型失眠症、緊張易怒型焦慮症、甲狀腺亢進、免疫反應過盛等陽能亢進性疾病。此類疾病與遺傳體質有關,再加上後天的生活調養失常,以致形成機能亢進性疾病,臨床上只要以平衡體質的處方,再加上症狀治療的藥物,常能得到徹底的治療。

  4. 局部機能亢奮性疾病例如胃熱症(相當於西醫的胃炎)、肝經實火症(相當於西醫的肝膽炎症),以及其他臟腑的實火症,中醫都可以「熱者寒之」的正治法治療之,也就是用(平衡法則)來達到徹底治療。

 

 

  很多人都知道,中醫可以治本,卻不知道中醫為什麼可以治本,中醫治本的主要原理,是以平衡體內環境為最高的指導方針。所謂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等等的治病法則,無非是平衡體內的環境。我們知道,人在地球上生存,首先要求得人和自然的平衡,其次要求人和人間的平衡,再其次是人體內環境,各個器官,各個組織的平衡,中華民族自從立國以來,一些高智慧的人,大學問家,發現了人和自然的關係,人體內臟腑、組織的關係,利用天然的物性(藥用植物等),來平衡體內環境的偏差,延續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國脈民命,如今在全世界一片回歸自然的聲浪中,特此提出這個問題請大家指教。

 

  講到這裡,什麼叫健康,也就是健康的定義是什麼?大家仍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若照中醫的說法,所謂健康就是「人體的軀幹四肢完好,五臟、六腑功能正常,陰陽氣血平衡,七情、六慾表現適當。」而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是:「健康的人,須具有完好的身體,健全的心理,以及良好的社會狀態」。

 

 

  最後我想用一首打油詩送給大家,請多指教。

 

  治病必須信良醫,保健需要靠自己。

  人生七十古來少,而今百歲當可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