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先賢遺志,提倡醫道革命,復興中華文化,促進世界大同
Natural Medicine Digest
從醫學史看泡湯
台灣 林佳谷
摘要:
WHO第57屆世界溫泉大會,Dec.17~18,2004于台灣‧高雄召開。「泡湯」是台灣地區對洗溫泉的暱稱,地主國台灣除了能夠與其他63個國家代表交流、互換心得外,更希望本島溫泉業界能重溫醫學史上有關溫泉浴的重要事項,期能與世界同步,也不失WHO舉辦此大會的原由。本文擬從沐浴與西方文明、重要外文詞彙、泡湯與醫學史、水療法、溫泉業之工安與環衛等議題逐一探討,從回顧中獲得前瞻的借鏡。
優質泡湯三要事:安全衛生、健康促進、心靈洗滌
關鍵字:泡湯、溫泉、浴室、水療。
(Topic :"An inquiry on SPA based on the history of medicine")Author:Prof. C.K.Lin,Dr.P.H.,School of Public Health, 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
Abstract:
”泡湯”, pronounced as [′pau-tang] is a nickname for hot spring bathing in Taiwan. Other than the soothing or mitigation effects received from SPA, guidance of'Safety and Health →Health Promotion→Spiritual Cleansing'is fundamental for enjoying this activity. From a review of western history of medicine ,subjects of aqueducts, bathrooms, terminology related to spa, hydrotherapy,V.D. and public health , worker?s diseases related to bath , and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he spa industry,etc.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spa,hot spring,baths,hydrotherapy
一、前言
「泡湯」是台灣地區對洗溫泉的暱稱,這回由世界衛生組織(WHO)所舉辦的溫泉大會,地主國台灣除了能夠與其他63個國家代表交流、互換心得外,更希望本島溫泉業界能重溫醫學史上有關溫泉浴的重要事項,期能與世界同步,也不失WHO主辦此大會的原由。本文擬從沐浴與西方文明、重要外文詞彙、泡湯與醫學史、水療法、溫泉業之工安與環衛等議題逐一探討,從回顧中獲得前瞻的借鏡。
二、沐浴與西方文明
人類的文明,皆源自有河川的地方,如非洲的尼羅河、中東的兩河流域、印度的恆河與中國的黃河等,所有的大都市也都有一條河,提供飲水、洗滌、排放、灌溉與運輸等的方便。人與物在水的洗淨後,感覺安全、衛生與氣爽。即使在水源較缺乏的中東回教世界,教主穆罕默德也允許人們每週洗一次澡(祂說:每日一食、每週一洗、每月行房一次。)也許猶太男人的割禮儀式(circumcission),是水少少洗狀況下而衍生出之衛生規定。雖然水覆蓋地球面積的70%,但並非人人有用水之方便,於是隨著聰明技巧與人力、物力、財力的結合,強大的帝國也同時為其子民帶來了水的供應與使用。雖然希臘哲學家臺利斯(Thales, 640~546 B.C.)認為水是土、水、火、風四大中之最重要者,希臘人也有一些近距離的導引鄰近水源的紀錄,但羅馬人的偉大水管工程,與中國的萬里長城,東西相互輝映,很巧合的又都發生在西元前三世紀。羅馬人在快速大道,the Appian Way完成後,Appius Claudius Crassus在西元312 B.C.著手建構大水管(aqueducts),一直到西元後200年,羅馬帝國共建有大水管13條,提供每天250×106加侖的水量,其中半數用在澡堂,剩餘部份兩百萬居民每人每天還可分到50加侖,不輸今日紐約等大都會的居民用水量。由外地接來的大水管來到城市後,就有都市噴泉、配水管與澡堂的配套,比如羅馬城的諸多噴水池如海神噴泉(Trevi Fountain)、鉛製水管(lead pipes)與可容納千人以上的大澡堂(如建於A.D.200年的Caracalla,容量1600人;建於A.D.208的Diocletian,容量3000人)都極其有名。這些建設遺址與遺風,在北非、西班牙、東歐與英格蘭仍有留存。當羅馬帝國在二~五世紀間遭到東、西哥德(Goths)與旺達爾(Vandals)等北方野蠻人的入侵,特別是在東羅馬查士丁尼(Justinian the Great 483~565, r. A.D. 527~565)試圖收復西羅馬時,哥德人頑強抵抗,破壞了羅馬城許多大水管,歐洲人的生活品質一落千丈,這是造成歐洲五~十世紀黑暗世紀(the Dark Age)的主因。
十一、二世紀開始了文藝復興(the Renaissance),人們追求生活在當下,並緬懷過去希臘、羅馬的黃金歲月,於是提升生活品質的內容漸漸充實,例如競技、運動等。在供水不是很普及的時代,大眾澡堂是生活的必需,也是社交的好場所。可是十五世紀末哥倫布發現新大陸(1492年)的歐洲,出現了嚴重的性病傳染問題,特別是梅毒(syphilis),而澡堂又是性病接觸,傳播的重要場所。在警察醫學的管理下,十八世紀的澡堂遭到嚴格管制的命運。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期,許多社會名流在水療法的吸引下,溫泉區又成了人文匯集與療疾養病之處所,如:比利時的Spa、英國的巴斯(Bath)、德國的巴登(Wiesbaden or Baden- Baden)、義大利的聖?佩蕾葛利諾(St. Pellegrino)、法國的阿維安(Evian les Bains ) 、前捷克斯拉夫的瑪麗安澡堂(Marienbad)與美國的許多異地同名的熱泉(Hot Springs)。日本是個火山島國,處處有溫泉(今日人為地熱泉更多),如熱海(Atami)與九州博多(Hakata);台灣的北投、關仔嶺、烏來等都有盛名。這些溫泉勝地,隨著社會風尚有其盛衰變遷,在社會富裕追求休閒養生的時代,泡湯成為人們享樂的好去處。
三、文字探索從文字探索,可深入議題,增加認知的樂趣,並確定使用之正確性。與本議題有關的文字有:
-
Spa:SPA(大寫)是比利時境內的一處溫泉水療勝地,後來世界各地有類似條件的地方也都以spa(小寫)名之。歐、美spa之差異,前者較著重靜態的長期休養,後者動靜兼備,比如美國的spa含健身、運動等有氧運動與沐浴、泡澡、療養。
-
bath與Bath:英文的bath是洗澡,有許多洗澡間的地方,應以複數baths稱之。英國西南方的巴斯(Bath)是羅馬人在兩千年前開發出來的溫泉區,並有Minerva女神(司智慧、藝術與戰爭)的神殿,在19世紀中葉,文人Charles Dickens、Jane Austen等人文匯集,今國王溫泉(King'sBath)每天還繼續熱泉水滾滾湧出(250,000加侖/天,@120℉),下午茶的飲座更是座無虛席。
-
Bad、baden、Badekur:德文名詞Bad等同於英文的bath,一定要大寫,Bade是名詞的複數,baden是動詞,與英文的bathe同。德文的kur是治療treatment或cure之意,所以在浴室進行的一些水療屬Badekur的範疇。德國西南黑森林區(即格林童話的故鄉),萊茵-多瑙兩河交會處,有一處德國人引以為驕傲的溫泉養生區,巴登‧巴登(Baden -Baden),從字義分析,若以中文的「澎澎」去了解它,非常貼切。
-
Evian-les-Bains:是法國名礦泉水Evian的出處,法文的bain等同於英文的bath,對於Evian的讚嘆,卻有人以倒唸法(palindrome),'naive'(太天真)戲謔之。與Evian相提並稱的礦泉水是綠瓶裝「沛綠雅」(Perrier),十多年前(1990)在一次水源枯竭期,泉水呈現含苯量太高的事件,不過也有人為汙染之說。
-
Baño:是西班牙文的浴室與澡盆(英文的bath or bathtub)發音是[banio],與台語的「放尿」音類似,當用盡所有洗手間的重要世界文字如W.C、Restroom 、toilette(法)、die Toilette(德)等都無法溝通時,請以台語高喊「放尿」,必能使西班牙語系的朋友幫忙您找到廁所的所在。
-
toilet:平日國人對toilet字的理解都把它當作廁所解釋,其涵義實在還廣了些,包括浴室,如法國的浴後香水稱作'parfum( eau) de toilette';荷蘭名畫家Rembrandt有名畫 'Bathsheba with King David's Letter'又名'Bathsheba at Her Toilet',是描畫以色列大衛王與部將之妻Bathsheba(後來成了所羅門王的母親)私通款曲的一幕。該畫更成了今日乳癌教學的示範圖,因為她左乳房腋下間有異狀突起。畫家Rembrandt的構圖思路是否也從Bathsheba的名字中獲的了一點靈感,該名畫以浴室為場景,以右手持情書的中年沐浴裸女代表Bathsheba。事實上浴室與廁所實不可分,入浴前的如廁,與如廁後的洗淨都有學問。
-
C&H vs. C&F:沐浴水龍頭的冷熱標示常因語系別而有異,英文的C(cold)與H(hot),與法文的C(chaud溫或熱)與F(frais涼)截然不同,若佐以紅(熱)藍(冷)顏色標示會更清楚。
-
「泡湯」乙詞應是中日合作的詞彙,日文的洗澡是”風呂”(音ふろ or furo),澡堂是'風呂屋'(音ふろや or furoya);'湯'除熱水外也代表洗熱水澡(音ゆ,yu),經常以敬體'お湯'或'御湯'(音'oyu')名之。這時國人就創造出有趣味性的「泡湯」乙詞,表示人入熱溫泉水中浸泡,很生動;它與「玩蛋」或'all gone'的泡湯有別。
四、泡湯與醫學史
-
在希臘,向阿波羅(Apollo)請示神諭(oracle)或向醫神Asclepius or Aesculapius 尋求醫療前,都有先洗滌淨身的儀式。後來基督教施洗者約翰(John the Baptist)為耶穌等的洗禮儀式(to baptize)應該是源於此。荷馬名著《伊里亞德》("Iliad"by Homer),攻打特洛依(Troy)的大英雄(Achilles),全身刀槍不入,乃其母'Thetis'在生下孩子時抓住嬰孩的足踝泡過冥河(Styx)之水,可惜踝部沒泡到,成了他的致命之處。
-
在職業衛生學中常提到有關洗澡事,因為洗滌的衛生習慣,可以減少有害暴露物的危險,比如:
-
■掃煙囪工人與陰囊癌的關係(the chimney sweepers and the scrotal cancer or cancer of scrotum)。由於煙道狹窄,4~5歲的小男孩是爬煙道的最佳人選,可是這些小孩到了青春期,都成了走路外八字型的閹人(eunuch),英國化學家Kenaway在1920s年代證實煙灰中有"dibenzanthrancene"之致癌物。在16世紀的英國,連女王伊利莎白一世都祇一個月洗一次澡的時代,這些小工人無法時時勤換洗,可想而知,這時男性的陰囊又是最易沾污的地方。相對於丹麥的掃煙囪工人就沒有這一方面的問題,理由是丹麥有地熱,洗溫泉水澡非常方便。為此,名外科醫Sir Percivall Pott提出了「掃煙囪者的法案」,"The Chimney Sweepers'Act, 1788"
-
■職業醫學之父,義大利醫生Bernardino Ramazzini (1633~1714),在其名著《工作者的疾病》("De Morbis Artificum Diatriba", 英譯:"Disease of Workers")中有〈浴室工作者的疾病〉乙篇(第28章)("Diseases of Bathmen"),指出:處於高溫、溼又污穢(替客人擠膿,去囊胞、放血,按摩,搓洗,理髮等工作)的工作者,身心俱疲,易病。
-
■有鉛粉作業場所的工人,如鉛蓄電池,都會被要求在下班回家前洗滌身子與衣物,避免鉛粉污染家人。石綿粉塵作業,如過去冷熱空調管絕緣工人,其衣服上如細針般的石綿纖維(電子顯微鏡下)可以在與家人衣物共同洗滌過程中,被家人吸入,在廿多年後有機會得到石綿間皮瘤(mesothelioma)的可能。為了員工與家人的健康,有關行業應當設計浴室設備。
-
-
梅毒與警察醫學十五世紀末開始的航海大冒險,使新舊大陸接觸,在大交換下(grand exchange),也互贈疾病的禮物,一些舊大陸的熱病,如天花、痲疹等幾乎使印地安人瀕臨絕種;舊大陸也從新大陸感染到了梅毒(?)(syphilis)。梅毒與淋病這一類的性病,在脫光衣服,特別是男女混浴的澡堂最易互相感染並傳播開來,而當時對付梅毒較有效的方法是劇毒汞劑,使用者經常痛不欲生,當時也留下了一句名言:"One night with Venus, one lifetime with Mercury."(「一夜風流,終生汞劑」,Venus 是金星,維納斯,代表美女,今日性病V.D.就是venereal disease之意;Mercury 是水星,通訊神、商業之神,也是汞,是過去"606"與「盤尼西林」未問世前之梅毒療劑。)十八世紀奧匈帝國的哈布斯堡王朝(Hapsburg)有位衛生行政長官Johan Peter Frank,發表警察醫學觀念的鉅著:"System einer Vollstandigen medicinischen Polizey(1779)",認為一些有傳染性或危害社會大眾的生活行為,需有警察監督管理的介入,醫學已不再祇是個人的生病或養生,這應該就是今日公共衛生學中「健康保護」(health protection)有法規標準管制的領域。
-
水療法(hydrotherapy):指藉運用水的特性,以促進療癒,包括水飲、灌腸或泡湯,水可以是淡水、海水、冷熱泉水等,它是最為簡易的自然療法之一,自古以來廣為使用。《進化論》的創作者達爾文(Charles R. Darwin,1809~1882)是水療法的熱衷者,聽說在冷熱淬煉,又搓又泡地反覆操作中,對他的體弱病體有些改進,不過他覺得自己好像成了部機器。不當的水療法,有時也會出問題,比如愛爾蘭詩人柏恩斯(Robert Burns,1759~1796,名曲「懷舊」或「螢之光」,"Auld Lang Syne"的作者),誤信當代羅素醫生(Dr. Richard Russel)「海水萬能可去腺體疾病」之論說,在蘇格蘭窄狹海灣入海口處,Solway Firth,每天浸泡冰冷海水兩小時,水高胸部腋窩,終因風濕性熱,英年早逝(37歲)。又如美國第三任總統傑佛森(Thomas Jefferson, 1743~1826),向朋友訴苦浸泡溫泉太久的後遺症,一輩子未能康復(他忽略該熱泉一次15分鐘的規定,它在池內停留兩小時)。不過,許多追求水療者,相信Vincenz Priessnitz (1799 ~1851)的吹噓:「痛苦是好的」(Discomfort is good!),社會名流仍趨之若鶩。 這回大會主題是熱溫泉,擬在此說明人體與高溫水長時間接觸的一些生理效應:
a、皮膚油脂保護層失去,有時皮膚會發癢。
b、皮膚周邊血管因加熱擴張,深部內臟血液向周邊移動,是造成暈眩(syncope)的原因。
c、浸泡深度高及心臟,因高溫導致心跳加快。
d、男性睪丸若浸泡高溫浴水過久,蛋白質有變性與失去生殖力的可能。這是何以睪丸要安置在體外,且其構造多皺摺的原因,雖然體內(37℃)與體表(34℃)僅差3℃。
e、來自淺或深層的冷熱泉水,必含多種礦物質,有時也可能含有害重金屬如砷等,不可冒然內服或外用,宜先化驗。三溫暖(sauna)是芬蘭人開發出來的蒸氣浴,他們很自豪的認為「如果三溫暖沒辦法解決的病痛,此人已病入膏肓」,顯然汗腺排毒的功能不可小。原本人之健康之道不外乎免疫與排毒,平日大小便暢通外,流汗可排遣一些不能為大小所二便所能排除的毒,特別是脂溶性毒物與重金屬。多氯聯苯(PCBs)與戴奧辛(Dioxins)所帶來的氯痤瘡(chloracne),或日本人所稱之的油症,不是一般解毒機制可以藉尿與糞便排出,泌乳與汗腺是較可能的管道。日本有實驗案例,藉三溫暖蒸氣與遠紅外線合併使用,頗具成效,病人最初所排出的汗水是黑色的。
五、溫泉業之工安與環衛問題
硫磺系的溫泉,硫化氫(H2S)是致命化學窒息性氣體(chemical asphysiant),是多年來台灣溫泉業(北投、陽明山)的憾事,多發生在溫泉坑道修理、溫泉水槽清理(包括污泥之移除)、溫泉水塔之清洗等。硫化氫在10PPM低濃度時,有臭蛋味,使人們知道它的存在,不過在100~150PPM時,嗅覺麻痺,反而不知其臭,就在失去警戒作用下,不知逃離,終因肺部傷害,呼吸衰竭而導致死亡。進行這一方面的維修,一定要有足夠的送風與完備的呼吸具才能入危險區。除了工作者要注意外,泡湯者也要注意浴室上面氣窗之通風排氣,不要只顧怕人偷窺,而關閉應打開的氣窗。
配合觀光休閒,許多溫泉區都熱鬧起來,甚至有打深入地底1500公尺以上的「地熱水」,製造出可以泡湯的旅遊景點,民宿與旅館業爭設溫泉設施。如果該休閒觀光區位在水源保護區,對於使用過後的廢水若沒有處理,將會影響下游居民的飲水衛生。又過度的地下水抽取,會不會影響地層下陷?都應有周延的思考。
六、結語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養身在動,養心在靜。這時在山林間出現一處SPA休閒養生場所,真是集合了仁、智、動、靜的優點,不但有澡浴外更有森林浴(包括芬多精與負離子)、蟲鳴鳥叫、夜晚的星空與螢火蟲,有經驗的日本人曾說過:'空氣?????',「空氣真好吃」,即使到了三更半夜,也捨不得進房內睡覺,更是等不及黎明的到來。在需要舒緩精神壓力的社會,能夠抽空走入山林作一趟溫泉浴與森林浴的充電,絕對是人生的加分樂事。
不過,擁擠遊客所帶來的喧囂、烤肉的燻煙、腦滿腸肥的料理與吃相、高分貝的卡拉OK、地熱水的取得與排放的合法性等,常使遊興大打折扣。有日本憂心人士指出:太過沉溺於泡湯,或一天洗三次澡的新新人類(與人擦肩而過時會有香皂的味道),是亡國(國家泡湯完蛋)的前兆。總之,過與不及與維護自然最重要。
最後敬祝與會貴賓享有「優質泡湯」,即:洗得安‧衛、泡出健康、滌去煩惱。
參考資料
1、George Rosen.A History of Public Health.The John Hopkins Univensity Press. 1958
2、Frederick F.Cartwight & Michael D.Biddiss.Disease and History.Dorset Press,N.Y.1972
3、Bernardino Ramazzini.De Moribs Artificum Diatriba,1713. Translated from the Latin text by Wilmer Cave Wright. Hafner Publishing Co. N.Y. 1964
4、Otto L.Bettmann.History of Medicine. Publisher ,Charles C.Thomas,1956
5、Nancy Duin &Dr.Jenny Sutcliffe.A History of Medicine,From Prehistory to the Year 2020. Barnes & Noble Books,1992
6、Albert S.Lyons & R.Joseph Petrucelli.Medicine,An Illustrated History.Abradale Press,1987
7、Karo Maeda.Far-Infrared and the medical revolution. Toseisha Ltd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