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本立則道生--教育的根本道德
山東中醫藥大學教授 祝世訥

【2015年1月31日,在山東省文化廳與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聯合召開的〝中國傳統文化與科學〞座談會上的發言】

 

  研究中國傳統文化與科學的關係,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復興中華文明的重大課題。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科學結晶,是認識中國傳統文化與科學關係的活標本,從中醫的發展和當代面臨的問題,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傳統文化與科學的規律性關係。

 

一、中醫是自然國學的最高精華

 

  國學有兩大系統,一是人文國學,二是自然國學。自然國學是中國幾千年形成的關於自然的學問,即科學技術成就。包括數學、天文學、地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以及工學、農學、醫學等,其體量之大不亞于人文國學,其水準之高,在西元後的十多個世紀長期在世界上遙遙領先,李約瑟經長期系統的研究反復強調:中國封建社會的長期繁榮與歐洲中世紀的黑暗形成強烈的對比,李約瑟曾經總結道:〝在過去的兩千年裏,除了有希臘成就的高峰之外,中國的科學技術水準一直高於歐洲,而且常常要高得多。〞許多學科的成就比西方早一千多年,〝四大發明〞(造紙、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是傑出代表。2001年北京的一批學者聯名發表《自然國學宣言》,主張研究和弘揚中國自然國學,開始組織編撰出版自然國學叢書,從2013年1月起《大眾日報》開闢了〝自然國學〞專欄,6月在青島召開了首屆全國自然國學研討會。

 

  問題在於,從15世紀開始,歐洲發生了文藝復興、資產階級革命、科學技術革命,建立起資本主義社會、近代和現代科學技術體系、工業文明,而這些都沒有發生在中國。中國社會則進入封建社會的沒落期、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文國學和自然國學都失去了創新和發展的條件,而且在西學東漸的衝擊下,要麼被作為封建主義的文化被批判或打倒,要麼陷入存廢之爭。自然國學如實地反映著自然規律,其客觀真理性不可否定,數、理、化、天、地、生等學科的知識先後與西方相關學科的知識相融合,不再獨立存在和發展,只有中醫是個例外。百年來,中醫經歷了中西匯通研究、中西醫結合研究,至今不能與西醫融合;同時數次被批判、否定、廢止,但廢而不止。中醫成為碩果僅存的自然國學,至今昂首挺立於世界的科學之林。

 

  歷史和當代的事實證明,中醫是中國自然國學的最高精華,發展到今天,其輝煌突出地從以下三個方面展現出來。

 

(一)中醫有三個〝第一〞

 

1.中醫是中國對世界第一大貢獻

  毛澤東主席高度評價中醫,多次論述中醫是偉大寶庫,中國對世界有大貢獻的,中醫是一項。最有代表性的是1953年指出:〝中國對世界有三大貢獻,第一是中醫。〞

 

2.中醫是中國第一大發明

  這是本人研究中醫幾十年得出的一個基本結論。中國的世界級發現和發明眾多,已知的〝四大發明〞是其代表,但中醫的發現和發明要大得多、高得多。那四大發明都是單項技術,而中醫不但有技術發明,更有科學發現,是包含系列發現和系列發明的龐大體系。就技術發明而言,單就針灸一項,就不亞于四大發明中的任一項。而更有價值的,是中醫對健康與疾病深層複雜規律的科學發現。中醫這些發現和發明的發明度和貢獻度,遠遠地超過已知的四大發明,不能不列第一位,只是其貢獻還沒有充分地實現。

 

3.中醫是世界上第一門複雜性科學

  複雜性科學興起於20世紀中葉,是現代科學研究的最新前沿,是新的科學革命的方向。上次科學技術革命始於16世紀的歐洲,方向是按還原論向微觀深入。還原論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其思想基礎是原子論,認為世界的本原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物質顆粒原子(莫破質點),世界萬物都是由原子組合而成,因而可以分解,只要把事物(人)一層一層地進行分解,還原到最小的物質顆粒(西醫先後把人分解到器官、組織、細胞、分子、基因),就找到了本原,就能夠揭示根源和本質。但從上個世紀之交開始,科學事實證明真實的世界並非如此,世界的本原不是原子,而是〝原始火球〞,世界的多樣複雜並不基於原子的多少,而是相互作用關係的複雜。從微觀方向調回頭來,從橫向研究世界的複雜性,成為20世紀科學革命的新方向,40年代出現了系統論研究,後發展為龐大的系統科學,80年代又出現複雜性科學。科學界(以霍金為代表)認為複雜性研究是科學的最新方向,複雜性科學是21世紀的科學。

 

  就在這種發展中,錢學森提出,人是開放複雜巨系統,是世界上最複雜的系統,而中醫正是關於這一複雜系統的科學。中國科技大學前校長朱清時於2004年明確地提出,〝中醫是複雜性科學〞,此後這類認識日益增多。

 

  本人研究認為,人是宇宙演化至今的最高產物,是世界上最複雜的系統,中醫不加任何取捨地考察和研究人的健康與疾病,如實地接觸、認識、掌握了其複雜特性、機制、規律,進行了理論總結。中醫對人的複雜性的研究和認識,迄今在醫學和科學都是唯一的,是接觸和研究複雜性的先驅,是第一門關於複雜性的科學,也只有從複雜性科學才能真正理解中醫的科學原理。

 

  問題在於,複雜性科學剛剛興起,許多人(包括科學界的)還不瞭解,而中醫的研究和認識又沒有達到現代水準,許多認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而被誤解、懷疑、否定是難免的,可以說,不懂複雜性科學,就難懂中醫。

 

(二)5000年創造三大奇跡

 

1.世界多元醫學中唯一不中斷地發展至今

  人類文明有5個主要發源地(中國、印度、巴比倫、埃及、希臘),都孕育產生了自己的醫學,但其後來的發展命運非常不同。古埃及先後被波斯帝國和希臘吞占,其醫學過早地衰落了。古巴比倫也被波斯帝國吞併,其醫學也過早地中落。古印度先後被波斯帝國、馬其頓一度佔領,其醫學到12世紀以後也衰落了。古希臘到古羅馬的醫學是一個高峰,但到中世紀那〝黑暗的一千年〞中斷了;16世紀開始的醫學革命,從宗教神學中解放出來,但沒有復興和發展古希臘醫學,而是轉向了還原論,發展成為今天所見的西方醫學體系,在現有的西方醫學理論和教科書中,找不到古希臘醫學的一個字。

 

只有中國醫學是個例外,從起源到今天,5000多年從未中斷,一脈相承地發展至今。

 

2. 中國多門自然科學中唯一不與西學融合

 

  醫學屬於自然科學,自然科學的理論具有客觀真理性,不具有民族性和國別性,不同民族對於自然規律的認識達到真理水準時,必然會統一。中國的自然國學與西方的自然科學就有一個這樣的統一過程,李約瑟對此做了專門的研究,發現在西元後的十個多世紀,中國的科學技術在世界上長期遙遙領先,16世紀開始的歐洲科學技術革命,逐步趕上和超過中國,各個學科逐步走向融合,找到了各學科實現融合的具體時間,到19世紀末,中國的數學、天文學、地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已經與西方這些學科的成就全部融合,只剩下一個例外——醫學,中醫學與西醫學至今格格不入,找不到可融合的基本點。

 

  李約瑟於1967年總結稱:〝東西方物理學,早在耶穌會士活動時期終結時融為一體了。中國人和西方人在數學、天文學和物理學方面,很容易有共同語言。在植物學和化學方面,過程就要長一些,一直要到十九世紀才達到融合。而醫學方面卻至今還沒有達到。中國醫學上有很多事情,西方醫學解釋不了。〞〝我們發現,東西方的醫學理論和醫學實踐至今還未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1956年由毛澤東主席宣導和推動,由各級黨委和政府組織和領導,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的中西醫結合研究,經過60年的實踐,不但沒有實現中西醫統一,反而證明其基本原理〝不可通約〞。這在醫學和科學發展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奇特現象。

 

3. 兩千年前確立的理法方藥至今主導臨床

  中醫現行的理、法、方、藥體系,確立于秦漢時期,《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是其經典。這個體系包括運氣、養生、陰陽、藏象、經絡、病因、病機、辨證論治等學說,以及中藥學、方劑學、針灸學等,至今是中醫學術的主幹和核心,可靠而有效地主導著臨床防治。其可靠性和有效性證明它掌握著客觀規律。2000年前確立的理法方藥體系至今主導臨床,在世界上獨一無二,這又是一項奇跡。

 

(三)跨世紀提出三大難題

  中醫的研究和發展沒有停滯,在20世紀進行了三項偉大實踐,即中西醫結合研究、中醫現代化研究、中醫走向現代世界。實踐的結果,都基本或完全出乎預期,到世紀之交,成為醫學和科學的三大難題。

 

1. 中醫基本原理與西醫不可通約

  中西醫結合研究由毛澤東主席宣導,他講:〝〝學〞是指基本理論,這是中外一致的,不應該分中西。〞提出:〝把中醫中藥的知識和西醫西藥的知識結合起來,創造中國統一的新醫學新藥學。〞國家將中西醫結合確定為衛生工作的一項基本方針,曾經希望到20世紀末實現中西醫統一,但到了世紀之交,研究的結果是發現中西醫的基本原理〝不可通約〞。

 

  中西醫不可通約表現在醫學學術上,但其根源在思想文化。不可通約的本質,是進行醫學研究的立場、觀點、方法不同,對於同一研究對象,分別從不同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和發現了不同的現象和規律,總結為不同的理論。西醫是西方思想文化的產物,遵循的是還原論,注意的焦點是組合、分解、還原、原子(或其化身〝粒子〞、〝成分〞);而中醫是中國思想文化的產物,遵循的是樸素系統論,注意的焦點是整體、分化、關係、〝和〞與失和、失調等。

 

  中西醫的這種差異,正是複雜論與還原論的分野,複雜性科學給〝複雜〞下的簡明定義是〝超還原〞,即複雜是不可還原或反還原的,〝複雜〞是中西醫的分水嶺。由於中西醫在基本原理上不可通約,目前臨床治療的所謂中西醫結合,不過是一種〝AA制〞,即〝兩種診斷互參,兩種治法兼用,兩種藥物並投,兩種理論雙解〞。

 

2. 中醫的理論和實踐現代科學解釋不了

  從1980年開始,國家提出了中醫現代化方針,開始了中醫的現代化研究。它與中西醫結合研究不同,關鍵是要用現代科學技術來研究和發展。先後制定和實施了中醫現代化的發展綱要和計畫,從基礎理論、臨床防治、中藥方劑等方面展開,其目標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對中醫的理論和實踐進行驗證、闡明、發展。陰陽、藏象、經絡、辨證等基本理論,都先後列為部級和國家級課題,組織全國的力量進行攻關,有些課題成為世界性熱點。但研究的結果,沒有一項能夠明確地驗證和解釋,得到的基本事實是,中醫的基本理論和臨床實踐,運用現有的科學技術還難以研究和解釋。四川大學的一位物理學教授總結稱:〝從根本上看,與其說中醫落後于現代科學的發展,不如說現代科學落後于中醫的實踐。〞

 

  以經絡為例,中醫發現和駕馭它已幾千年,針灸治療循經取效,現在全世界都知道。國家兩次列為基礎研究攻關課題,國外學者提出,經絡研究包含若干諾貝爾獎級的課題。能用的研究手段國內外都用了,得到的是兩個基本結果:第一,經絡客觀存在,不但中國人有,世界上各膚色的人都有,發現了一批經絡敏感人,用現代手段檢測的經絡循行路線,與中醫的經典描述(如針灸銅人)絕大部分相同。第二,經絡就在人身上,但找不到。解剖研究到了分子水準,尋找經絡形態結構的各種努力均告失敗。能駕馭其功能但找不到其結構,成為科學上的一個謎,經絡的本質究竟是什麼?迄今無解。

 

  中醫是以人為樣本進行的研究,人身上有什麼,就研究、認識、總結什麼,探索進行調理的方法和途徑。許多現象和規律超出了中醫那個時代的研究和解釋能力,因而大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問題在於,中醫所接觸和認識到的人身上的那些現象和規律客觀存在,但現有的科學技術至今也還沒有接觸,沒有研究,它們所研究的,主要是各種可還原的東西,遠未達到人的生命運動的複雜度。從整體上來說,現有的科學技術是16世紀以來形成的體系,它以西方思想文化為基礎,特別是貫徹著還原論,存在著明顯的歷史的和時代的局限。

 

3. 中醫走向西方世界無軌可接

  1972年美國總結尼克森訪華帶動了〝針麻熱〞,開始了中醫走向現代世界的進程,出現了世界性的〝針灸熱〞、〝中藥熱〞、〝中醫熱〞。〝中醫西進〞40年,遍及了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世界上有40億人在使用中醫藥治病。

 

  中醫走向西方世界,一開始是希望與西方〝接軌〞。實踐的結果卻發現,西方人對中醫藥治療的自然、無傷害、價格低廉非常歡迎,但要理解和接受中醫的理論和思想卻非常困難。中醫的概念在西方沒有對應的語言可翻譯,只能音譯加解釋,很難原原本本地表達中醫的原義。特別是中醫的思想觀點,如整體觀、元氣論、氣分陰陽、藏象、經絡、辨證等,與西方思想文化格格不入。中國的元氣論與西方的原子論對世界和人的理解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因此,中醫醫療可為西方人接受和歡迎,但中醫的基本原理與西方無軌可接,要走向世界只能〝鋪軌〞。這種〝無軌可接〞的本質,是思想文化不同軌,是內化在中醫和西醫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文化。

 

二、從中醫看傳統文化與科學的關係

 

  中醫5000年創造的三大奇跡,從歷史長河的縱向上,展現出中醫是中華文明的世界級輝煌成就;中醫跨世紀提出的三大難題,從現時代的橫斷面上,展現出中醫這三大奇跡的內在本質——其研究內容超出了西方醫學和現有科學的視野,之所以超出,在於中醫是遵循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的研究和認識。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科學化、醫學化的產物。可以說,沒有中國傳統文化,就沒有中醫;不懂中國傳統文化,就不能理解和掌握中醫;不發展中國傳統文化,就不能真正地發展中醫。

 

(一)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科學化的標本

 

  科學哲學研究指出,影響和決定科學發展的因素和條件,包括內外兩個方面。社會的政治、經濟是外部條件,影響和決定科學的發展速度和水準,中醫和西醫在發展水準上的差異,是由這些條件及其差異造成的。而思想、文化是內在條件,它影響和決定著研究的方向和焦點,支配著研究什麼、不研究什麼,突出什麼、忽略什麼,不但形成〝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且造成〝仁者見仁不見智,智者見智不見仁〞。中西醫在研究方向和研究內容上的差異,正是由此造成的。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產物,西醫是西方傳統文化的產物。

 

中醫之所以能夠創造〝三大奇跡〞、提出〝三大難題〞,決定性因素有以下兩條:

 

1. 實踐基礎

  中醫在世界上佔據兩個〝獨有〞:一是世界上最大的臨床樣本。中國歷來人口眾多,長期占世界人口的1/4,人多病多,為中醫的研究提供了獨一無二的臨床條件。二是5000年連續不斷。中國社會長期統一穩定,為醫學提供的最大臨床樣本也長期穩定,使中醫在這個世界最大臨床樣本連續不斷地研究了幾千年。

 

2. 文化基因

  中醫與西醫的研究物件都是人的健康與疾病,但怎樣研究、研究什麼?中醫與西醫在此非常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西醫遵循的是西方傳統的原子論、實體論、構成論、機械論、還原論,一方面把〝人〞簡化為〝人體〞,對人體進行分解還原,從器官一直分解到分子甚至納米層次;另一方面發展了〝機器醫學〞、〝生物醫學〞等模式,竭力尋找可用機器原理和現有生物知識能夠研究和解釋的東西,或在現有的實驗條件下能夠用特異性指標檢測的東西;不能這樣研究的,就被忽略和排除。

 

  中醫則不同,遵循的是中國傳統的元氣論、矛盾論、生成論、有機論、系統論,建立的是以人為本的〝人醫學〞模式,原原本本地不加任何取捨地研究和認識人的健康與疾病,更沒有用有限的實驗條件來扭曲。這樣,人身上有什麼,就接觸、研究、認識什麼,不知其所以然的,只要臨床表現,也去接觸和研究,尋找調理的方法和途徑。特別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相應〞、〝道法自然〞、〝以和為貴〞、〝矛盾運動〞等思想,是中醫研究和理解人的健康與疾病的基本原理,轉化成為中醫基本理論的思想精髓,是原則區別於西方醫學的文化根蒂,而其焦點,是元氣論與原子論的對立。

 

(二)中醫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關係

 

  文化作為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醫學是其中的一部分。從人類文明史和醫學的發生和發展來看,文化與醫學是母子關係,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同樣是這樣的關係。中國傳統文化是中醫學術的思想母體、文化基礎,其關係可從以下幾方面看出。

 

1. 〝易肇醫之端,醫蘊易之秘〞

  《周易》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中醫學術的理論基礎。周易的64卦有39卦論及醫藥。周易的基本原理,特別是太極、變易、矛盾、相互作用、陰陽合德、陰陽交而生物等思想,被中醫接受成為其學術思想,指導著研究和認識,轉化成為中醫理論。

 

2. 〝道家與醫家自古不分〞,〝十道九醫〞

  道家的思想、理論、實踐都系統地影響和推動了中醫的研究和發展。《黃帝內經》是道家〝黃老之學〞的代表作之一,是中醫的主要經典,大量引用或闡述《老子》的章句或觀點。歷代有許多醫家都是深有造詣的道學家,如東晉的葛洪、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孫思邈等。道家的修煉、養生、氣功、煉丹、方術等,都直接地豐富和推動了中醫的發展。

 

3. 儒家的〝仁者愛人〞內化為〝醫乃仁術〞

  儒家思想深化了中醫對〝人〞的理解和研究,提高了〝醫〞的境界。〝貴和〞、〝中和〞的思想深入到醫理;〝仁者愛人〞思想發展為〝醫乃仁術〞觀,強調〝大醫精誠〞、〝德術並重〞;出現了一大批由儒而醫、亦儒亦醫的〝儒醫〞,講究〝不為良相,願為良醫〞;主張〝為人子不可不知醫〞、〝以醫藥事君孝親〞,把知醫事醫視為忠君孝親所必須。

 

(三)從陰陽學說看文化與科學的關係

 

陰陽學說源于周易,發於道家、儒家,中醫將其醫學化,用以研究和解決健康與疾病問題,成為中醫最重要的基本理論之一。

 

1. 哲學的陰陽

  陰陽是一條客觀規律,是對立統一規律的特化。對立統一是最高的最普遍的辯證規律,它揭示了統一物之分為兩個方面。在對立統一規律中,〝兩個方面〞的規定性只是〝對立〞,不規定其他具體屬性。陰陽則不同,〝兩個方面〞不但對立,而且規定了具體屬性——陰和陽。陰就是陰,陽就是陽,不可更易。陰陽是有具體屬性的對立統一,是對立統一規律的特化。

 

  陰陽學說是中國對於有陰陽屬性的對立統一現象的規律性總結,是對立統一規律的一定程度的具象化,而且是從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的研究和總結,突出地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兩個原理性特點。

 

  第一,是〝一分為二〞。陰陽學說基於元氣論,是〝氣分陰陽〞,其經典運算式是太極圖。〝一分為二〞是中國傳統的宇宙觀,認為世界萬物是由元氣分化生成的。周易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儒家的〝禮必本於太一,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講的都是〝一分為二〞,是從一個原始整體分化出內部各部分,不是相反。太極圖是一分為二的,不是合二而一的。歐洲的原子論是〝合二而一〞的,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世界萬物都由原子組合而成,從19世紀末以來,現代科學的發展,已經三次否定了原子論的這種世界觀。

 

  第二,非對稱,對立統一的複雜層次。陰與陽屬性相反,不對稱,相互作用而產生新事物——〝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交而生物〞、〝二生三〞。〝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相同的屬性相互作用不能產生新事物,只有不同甚至相反的屬性相互作用,才產生新事物,這是世界變化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根據,是世界複雜化的內在動力和根據。在歐洲原子論的世界觀裏,沒有內源相互作用,是靠外力進行組合;沒有相反屬性的〝陰陽交而生物〞,沒有新事物的內在發生根據。

 

2. 醫學的陰陽

  陰陽作為對立統一規律的特化,在世界上有普遍性,人更如此。中醫研究了人及其健康與疾病的陰陽,將陰陽學說醫學化為中醫理論,實現了從哲學到科學的轉化。

 

  第一,研究和認識了人的健康與疾病的陰陽內容。這種陰陽屬性是具體的,包括生理的、病理的、藥理的。認識到〝生之本,本于陰陽〞、〝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研究了陰經、陽經、心陰、心陽、腎陰、腎陽、陰虛、陽虛、滋陰、壯陽等具體的生理、病理內容。這裏的概念和理論已經完全是醫學的,是人的健康與疾病中的陰陽矛盾運動。

 

  第二,醫化為可操作的臨床診治法則。因為認識了健康與疾病中陰陽變化的具體內容和機制,對這些具體內容和機制可在臨床上進行診察和調治,由此轉化成為臨床診治的操作法則。病機論陰陽,證候論陰陽,藥性論陰陽;辨證〝察色按脈,先別陰陽〞;病機有〝陰陽失調〞、〝陰虛陽亢〞、〝陰陽兩虛〞等,治療有〝調理陰陽〞、〝陰病治陽、陽病治陰〞、〝陰陽自和必自愈〞等。

 

  陰陽學說的醫學化,表面上看是中醫移植和運用了哲學的陰陽理論,內在本質是人的健康與疾病客觀上存在陰陽規律,中醫的陰陽學說是對此規律的認識和駕馭。哲學陰陽與科學陰陽所認識的,都是陰陽規律,只是該規律的表現層次不同。

 

  西方的原子論和機械論不但沒有陰陽概念,而且沒有〝一生二〞、〝事物是相反相成的統一體〞的世界觀,因而,中國的和中醫的陰陽學說與西方醫學和科學格格不入。反對中醫的各種聲音幾乎都把陰陽學說列在批判的首位,認為〝陰陽五行、三部九候之謬,足以廢中醫理論而有餘〞、〝陰陽是偽科學〞等。

 

3. 現代科學對陰陽的新認識

現代宇宙學研究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證明,宇宙的本原是溫度無限高、密度無限大的〝原始火球〞,演化始於暴脹,最早的物理量是能量,然後對稱破缺,分化為能量和質量,出現最早的粒子,進而分化出屬性相反的粒子(質子與電子等),繼而相互作用而形成原子,再往後逐步生成多種類型的原子(化學元素,不是原子論設想的〝莫破質點〞),出現了化學反應並逐步生成更複雜的化合物,及星雲、星體、星系的演化,這個過程至今一百多億年。宇宙起源的研究徹底否定了歐洲的原子論,以科學事實證明並表達了中國的陰陽學說,宇宙是〝氣分陰陽〞、〝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一生二、二生三〞、〝太一分天地,轉而為陰陽〞地演化和發展的。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揭示了質量與能量之間的陰陽矛盾,質能關係式E=mc2做了定量的表達,質量以光速的平方為係數轉化為能量,質量與能量是內在統一的兩種屬性。

 

  普郎克等的量子力學揭示了微觀粒子的陰陽屬性——波粒二象性,既是波,又是粒子。波動性與粒子性是內在統一的,對其波動性測定得越準確,其粒子性就越測不準確,反過來測定亦然,存在測不準規律。為此,玻爾提出互補原理,要把〝互斥〞的兩個方面〝互補〞起來,才能全面地、完備地理解和表達微觀現象。波動性和粒子性在經典物理學和西方文化中,是不能相容的〝互斥〞概念,提出〝互斥互補〞違背西方傳統思想,是非常革命的。玻爾於1932年訪問中國,震驚地發現,中國的陰陽學說已經研究〝互斥互補〞幾千年,在中國是一種普遍的世界觀,並創造了〝太極圖〞,他如獲至寶,將太極圖作為其互補原理的最好運算式。由於玻爾的卓越貢獻,1947年丹麥政府封他為爵士,可家族世襲,玻爾親自設計了一個象徵榮譽的盾形族徽,把太極圖放在核心,並銘刻上〝互斥互補〞。見附圖1。

 

 

 

 

 

 

 

 

 

 

 

 

 

 

 

 

 

 

 

 

 

圖1 玻爾親自設計的族徽

2009年12月,美國雕刻家波特-赫克曼,用500萬伏的粒子加速器,對著玻璃板轟出了完美的太極圖。它不是人工繪製的,而是在粒子加速器作用下自然發生的。見附圖2。

 

 

 

 

 

 

 

 

 

 

 

 

 

 

 

 

 

 

圖2 用粒子加速器轟出的太極圖

 

  事實證明,陰陽是世界的客觀規律,也是人的健康與疾病的客觀規律,並非只存在於中國領土和中國人身上。哲學的陰陽學說和中醫的陰陽學說,是從不同層次對陰陽規律的不同認識和總結。問題在於,人們的認識是否達到那樣的深度和複雜度。

 

三、迎接東方式文藝復興

  中醫是中華文明的驕子,中醫的復興是中華文明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在中華文明的復興中才能實現,並在中華文明的復興中發揮其特有的活力。

 

(一)錢學森論東方式文藝復興

  上世紀80年代,錢學森宣導的人體科學研究,把中醫和氣功作為研究基礎,認為人是開放複雜巨系統,人體科學一定要有系統觀,而這就是中醫的觀點。中醫現代化是發展人體科學研究的重要方向,不但會引起醫學的突破,而且會導致科學的新革命,發展為東方式文藝復興。錢老提出了一系列振聾發聵的見解:

 

〝中醫的現代化是醫學發展的正道,而且最終會引起科學技術體系的改造——科學革命。〞

〝中醫的理論和實踐,我們真正理解了、總結了以後,要改造現在的科學技術,要引起科學革命。〞

〝真正中醫現代化的問題,恐怕21世紀再說吧!現在不行,辦不到。假如21世紀辦到了,那是天翻地覆的事兒,是科學要整個改變面貌,整個世界也會大大的有所發展。〞

〝我們幹的這些事情一定會招來一個第二次文藝復興,是人類歷史的再一次飛躍。〞

〝要是這樣做下去,等於第二次文藝復興。第一次文藝復興是在十五世紀的下半葉,1450年以後,到現在已有五百年了,它那一套已經不行了,應該再來一套新的,就是第二次文藝復興。〞

 

  錢老先後多次論述東方式文藝復興。歐洲的文藝復興帶來的是工業文明,現在已經發展到了極限或轉捩點,新世紀新千年迎來的,將是一次新的、以復興東方文明為方向的〝文藝復興〞。

 

(二)復興中華文明的時代潮流

  復興中華文明,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偉大使命,而且已經是世界的時代性潮流,科學界和醫學界的呼聲極具代表性。

1988年,在巴黎召開的第一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國際大會,就〝面向21世紀〞討論了4天,得出的結論之一是:〝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個世紀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有人稱之為〝巴黎宣言〞。

 

  1996年,以美國的約翰.霍根為代表的一批科學家,研究了當代科學發展的趨勢,出版了《科學的終結》,指出:〝科學(尤其是純科學)已經終結,偉大而又激動人心的科學發現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將來的研究已不會產生多少重大的、或革命性的新發現了,而只有漸增的收益遞減。〞〝五彩的燈光已經熄去,晚會已曲終人散,回家去吧!〞他們所看到的,是16世紀以來的還原論研究所面臨的困境和終結,這是事實。但事情還有另一面,另外的科學家們看到了,指出霍根們總結的是還原研究〝極限〞和〝終結〞,而非科學的〝極限〞和〝終結〞,科學面臨的是轉折,轉向〝超還原〞的複雜性研究,那是一場新的科學革命。

 

  也是在1996年,世界衛生組織發表《迎接21世紀的挑戰》,分析了醫學面臨的困難和矛盾,提出了新的方向性戰略主張,包括8項〝發展〞:21世紀醫學發展的定位,是從疾病醫學向健康醫學發展,從重治療向重預防發展,從針對病源的對抗治療向整體治療發展,從重視對病灶的改善向重視人的生態環境的改善發展,從群體治療向個體治療發展,從生物治療向心身綜合治療發展,從強調醫生的作用向重視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發展,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病人為中心發展。這8項〝發展〞明白無誤地是8項轉折,而轉折的方向,是走向中醫,走向東方。

 

  總之,中醫所代表的東方生命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所代表的東方文明,代表了人類文明在新時代發展的新方向,中華文明的復興必將在人類文明的新發展中發揮引領和推動作用。

 

(三)需要一次新的思想解放

  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不但要認清為什麼復興,還要解決怎樣復興、復興成什麼的問題,這需要高遠的戰略思考。目前在認識上還有不少局限甚至錯亂,需要一次思想解放。

 

  要打破新、舊兩種傳統。舊傳統是幾千年文化研究和發展的傳統,已經打破了,需要進一步打破,跟上時代的最新步伐。新傳統是五四運動以來,包括建國以來,在文化研究和發展上形成的定勢,其局限明顯,需要研究和打破。要從世界全局,從新世紀新千年的時代性,從哲學、思想、文化、科學等各個基本方面,重新評價中國傳統文化,解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態度和基本認識問題,及未來研究和發展的基本方向和道路問題。〝五四〞運動百周年即將到來,需要進行反思和研究,理清周、老、孔三先生與馬、德、賽三先生的關係,明確新世紀新千年在世界上(不限於中國)復興中華文明的戰略思想和發展方向。

 

  要從思想文化上,對鴉片戰爭以來的170年進行反思、清理,撥亂反正。需要徹底剷除半封建半殖民地對文化的餘影響,糾正各種以〝國際化〞、〝世界一體化〞而〝去中國化〞的心靈迷失,醫治那種〝賈桂式〞伸不直腰的精神軟骨病。

要突破和創新。傳統文化的復興不是復原和詮釋,而是要〝興〞,關鍵在〝興〞。以興為復,復在興中。要運用新時代的新條件,按照新時代的新要求,一分為二,批判地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是寶藏,但〝黃金真理沉於深水〞,需要有眼力洞察,有智慧理解,有能力挖掘、發揚、突破、創新,將其興出新內容,興到新水準,興為中華民族的新時代的新文化,興為人類的新時代的新文化。不打破雞蛋,就煎不成荷包蛋。

 

參考文獻

潘吉興,李約瑟文集[M].瀋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292.

游和平,毛澤東的中醫情結:稱其為中國對世界貢獻之首[J].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08-01-24.

潘吉興,李約瑟文集[M].瀋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21、200.

毛澤東,同音樂工作者的談話[J].光明日報,1979-09-09.

人民日報社論.大力加快發展中醫中藥事業[J].人民日報,1978-11-02.

吳邦惠,中醫應得到現代科學的有效支持[J].光明日報,1987-02-17.

祝世訥,系統中醫學導論[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5.

錢學森,等.創建人體科學[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68、73、280.

錢學森,論人體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88:117.

約翰‧霍根,科學的終結[M].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1997:9、4.

 

作者簡況

祝世訥,1940年12月生,山東中醫藥大學教授,自然辯證法教研室主任,長期從事哲學、科學、醫學的交叉研究,專職擔任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科學哲學系列課程教學,出版個人專著和主編著作十多部。兼任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生命哲學委員會委員、中國人體科學學會中醫系統理論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副理事長、山東中醫多學科研究會副主任委員。2000年退休,學校返聘做史志研究,現任《山東中醫藥大學年鑒》執行主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