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健康管理是國民的必修課

寧 莉

上海梅意健康管理培訓學校校長/教授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申劍是房地產公司的市場總監。2014年5月每年一次的體檢報告出來了,還特地做了核磁共振檢查,醫生說身體各系統未見器質性病變。也就是說,雖然近年來時感疲乏不適,但身體並無大礙。這個說法與前一次體檢後醫生的答復是一樣的。

 

  這時他聽從了我的建議,又做了一次特殊檢查,很多專案是之前沒做過的。如:身體能量水準、植物神經平衡狀況、十二經絡功能狀態、人體的抗氧化能力、血管硬化程度、體脂肪占總體重比例等等。此外,還詳細回顧了飲食、運動、睡眠、喝酒和心情等等情況。這些內容被輸入電腦進行系統分析,並由幾位專家做全面會診。會診的結論令申劍非常震驚,原來自己的身體已經出現了明顯的疾病前期變化,血管功能不及正常狀態的一半,如果連續疲勞、壓力過大或者大量飲酒,極有可能在一年之內發生心梗或者腦血管意外!

 

  參加會診做出這種預測的並不全是臨床醫生,而是由健康管理師、功能醫學醫師、中醫師、心理諮詢師、營養師、運動指導師組成的專家團隊,他們主管〝疾病風險預測〞和〝健康促進(Health Promotion)方案制定〞。這種集〝健康狀況評價—疾病風險預測—健康促進方案制定〞為一體的系統服務,便是近年來在我國剛剛興起的〝健康管理〞。

 

  現代健康管理體系起源於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由保險業率先應用,意為降低居高不下的醫療保險支出。經統計發現,如果導入健康管理,預防疾病的發生,可節省醫療保險開銷達80%。繼美國之後,歐洲和亞洲的很多發達國家都相繼地推出了本國的健康管理制度。目前在很多發達國家,健康管理被納入立法,要求企業單位每年要給員工做規定內的健康管理。

 

  我們從出生所受的教育就是改造世界,學習如何管理家庭、管理團隊、管理企業……豈不知,人類最應當熟知的是我們自己,做好自身的健康管理並不亞於對外界的管理。這種管理能力並非無師自通,而長期以來,我們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健康教育是缺失的,所以說,健康管理是國民的必修課,是目標管理的第一要務。很多人活的大半生、一輩子,也不瞭解如何進行健康管理,實應抓緊補上這一課。

 

 

與醫學治療相比健康管理的傑出特色

 

  健康管理與中西醫治療的共同之處,都是為生命服務。而在職能分工方面,醫療負責維護和保衛生命的安全;健康管理負責促進和提高生命的品質。如果不重視生命品質,久之必然出現生命安全問題;而度過了生命安全的危險階段,提高生命品質的工作再次凸顯出來,將威脅生命安全的隱患還在萌芽狀態時,就將之一一化解清楚,以避免這些隱患日積月累而引發生命安全的危險及疾病的發生,甚至猝死。

 

  在系統的組成方面,健康管理包括:教育、檢測、療法、產品四大板塊。其與醫療的不同之處詳述如下。

 

(1)導入身體功能檢測,進行疾病風險預測 

 

  2012年衛生部公佈的資料表明,由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腦中風、癌症等慢性病導致的死亡人數已高達總死亡率的85%。CCTV在不久前的新聞聯播中公佈,腦血管疾病所導致的死亡,已經成為危害我國國民的第一號殺手。這些疾病都具早期症狀隱匿的特點,一旦發病,情勢很難逆轉,且多重症狀連續出現,逐步加重導致併發症,最終難以控制而不治。以往體檢的重心在於發現疾病而不在風險預測,使處於疾病前期的問題不能及時發現,貽誤了健康促進的最佳時機。健康管理便是將關注的重點從發病後的治療階段前移到尚未出現症狀的潛伏階段,進行健康促進,將疾病遏止在未發時期。

 

  近年來功能醫學的興起,將關注重點從病理改變前移到功能的異常,這種功能異常便是我國傳統醫學所認為的〝未病〞。〝未病〞並不是身體全無問題,而是出現了功能異常還沒有達到病理改變的階段。這種表達,將祖國醫學的〝未病〞與現代醫學的〝功能醫學〞連接到了一起。〝功能的異常〞和疾病潛伏期是健康管理的最佳時期,但因為沒有典型的症狀,臨床醫療檢查往往指標正常,因此貽誤了健康管理的最佳時機。

 

  要進行疾病的風險預測,一定要導入身體功能的檢測、分析及評判,這是健康管理有別於醫療的第一道區別。2015年因乳腺癌不幸去世的著名歌者姚貝娜最初發現自己身體異常時到醫院檢查,各項檢測指標都屬正常,醫生也只能據此得出沒有疾病的診斷。也就是說,以往的醫療檢測在早期的疾病發現方面往往是不給力的,應當增加人體功能層面的體檢。

 

(2)增加〝生活行為〞的調查 

 

  慢性病實為生活行為病,在疾病的早期往往常規的醫療體檢難以發現。比如姚貝娜在發現身體的異常時,到醫院檢查,多家醫院都因為沒有異常的檢查結果而沒有明確的診斷,只是叮囑過3個月再復查。後來姚貝娜總結說,自己脾氣急躁、飲食中長期缺乏蔬菜、水果、粗糧,生活無規律,長時間心情抑鬱等等……而醫生在初診時沒有考慮這些因素。而2015年初另一位因心梗死亡的33歲的IT精英,長期過勞,很少運動,不按正常起居規律生活,去世後醫生發現,心臟的3條主要血管幾乎全部堵死了。

 

  因此,對於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診斷,飲食、運動、起居等生活行為的調查分析更為重要。

 

(3)遏止疾病成因

 

  區別于單純服用保健品或推拿按摩等外部努力,健康管理重在改變不科學的生活行為,教育和指導民眾從源頭遏止疾病發生的成因,比如高能量飲食、長期缺乏運動、熬夜、飲酒、吸煙等等,使得在疾病處於星火之時便釜底抽薪,遏止其蔓延發展。

 

(4)全面系統的促進

 

  健康管理不同於專項的心理諮詢、營養配餐和運動指導,應當由多學科人員組成的專家團隊,將精神、營養、運動、睡眠、遺傳、環境等所有內容進行綜合分析,系統篩查,全面促進,將療法與產品相結合,使服務更加突顯其全面性及系統性。根據多年的實踐表明,世界範圍內的自然療法和我國的中醫養生療法,都是非常值得借鑒、學習和提倡的健康促進方式。

 

(5)監測與效果評估

 

  健康管理為動態管理系統,建立健康檔案,將生活行為、醫療、遺傳等因素與健康的關係形成動態曲線,站在宏觀的制高點鳥瞰人體狀況的全貌和健康促進的全過程,同時不斷調整、改進促進方案,最終達到無與倫比的健康效果。是否對結果負責是檢驗健康管理機構服務品質的基本標準。而在較長的時段內進行監測與統計,也是我國以往公共衛生工作的薄弱環節,在今後開展的健康管理工作中尤其應當重視。

 

(6)首先進行健康教育

 

  由於威脅生命安全的絕大部分的疾病是生活行為性疾病,這種行為的約束與管理貫穿在整個的生涯當中,體現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當中,依靠醫生、護士是不現實的。因此,維護生命品質、避免出現生命安全的問題主要是靠自己。廣大國民在健康管理師、功能醫學專家、自然醫學專家的指導下,學習健康管理的知識,提高健康管理的能力,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達到〝自己救自己〞!

 

健康管理勢在必行

 

  根據各國情況統計分析認為,當GDP達到2000~3000美金時是慢性病的高發期,近年來,

 

(1)我國正處於這個階段。慢性病發病率上升迅猛、醫療開銷居高不下、醫患關係緊張,已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的重要部分。近年來我國慢性病發病率越來越高,緣由進城務工者及農村人員的發病率明顯提高。這樣龐大的人群,如果沒有系統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為依託,只是呈點狀的保健品銷售和條塊分割式營養配餐及亡羊補牢式地處理食品安全問題,難免顧此失彼,舉措無力。

 

(2)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環境問題十分嚴重,近年來慢性疾病的居高不下,與多年形成的環境問題有直接關係。水被污染、土壤被污染、空氣被污染,比如近年來大面積出現的霧霾,國民的認識還局限於〝可能導致呼吸道疾病增加、肺癌增加〞。而實際的情況遠不止於此,PM2.5會引起遺傳問題、免疫缺欠問題、精神方面的問題,尤其是心腦血管問題和癌症。這些在歐美國家都有相關的統計資料,而我國在資料統計和應對措施方還有太多的領域有待於探索,認知和警覺還遠遠不夠,健康教育也亟待加強。

 

(3)人口老齡化。中國是第一個發展中國家進入老齡化的國家,老年人個人支付醫療和護理的費用為社會保障支付的兩倍。隨著未來遙遙無期的人口老化,將極大地加重個人、家庭和國家的負擔,只有大力加強健康管理才是解決之道。

 

(4)國民的健康素養亟待提升。近30年來我國的經濟建設長足發展,高等教育空前繁榮。但與發達國家形成鮮明區別的是,國民在受教育過程中健康教育是缺失的,普及健康知識沒得到足夠重視,民眾對生活行為是否健康缺乏判斷能力,在發生訴求時尋找健康服務機構十分困難。健康素養是指掌握健康知識並運用健康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衛生部在2011年的統計,我國民眾的健康素養程度僅為6.4%。

 

(5)高品質的健康管理機構和健康管理人才缺乏,應當建立有別於醫院的、具有健康管理(治未病)意識的機構。並且一定要重視健康管理理論指導下的應用技能,培養大批的健康管理人才,帶領大眾走出〝糖尿病第一大國〞的困境。

 

  健康管理實踐在美國的成功激勵了疾病預測和健康促進在全球的迅速拓展。德國、法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歐美國家以及日本、新加坡等亞洲國家都紛紛行動起來,試驗本國的健康管理模式,並將健康管理納入法律法令範圍,設定為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我國政府公佈了多項國務院令,推出了一系列的鼓勵政策,號召全體國民加強對健康管理的重視,做好頂層設計,落實到具體的工作當中,體現出健康管理的實效。

 

  慢性病高發導致我國面臨前所未有的險峻局面,如此眾多的病人在我們歷史上是空前的,健康管理在我國是新生事物,才剛剛起步,我們的防範舉措還遠遠不夠,對這些疾病的教育也非常有限,全部依賴醫療的救治是無望的,探索適合我國的健康管理方案勢在必行!各級領導、教育工作者、媒體工作者、文化工作者、企業家們應積極投身健康管理的實踐中,立即行動起來,從自身做起,長期堅持。此項工作之要,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bottom of page